從投資角度看, 一個人的收入是應該多元化的, 即除了打工上班, 一般人不外買房收租、買股債收息等。打工上班是付出勞力, 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可以付勞力的時間是有限的, 所以為了保障自己退休後的生活能夠維持一定的水平, 應該好好利用自己打工賺回來的資金進行資本運作, 換句話說即是用錢賺錢, 從而產生被動收入。
資本運作即運用你本身或融資得來的資本進行投資行為, 投資是有門檻的, 不同的投資都有不同的投資要求, 即我所講既門檻。投資理論告訴我們, 回報越高, 風險越高。然而從事實看來, 這個理論又不是一定always apply, 應該這樣說, 是相同或近似門檻的投資選擇來講, 這種回報越高, 風險越高的說法比較是正確的。 門檻越高的投資, risk-adjusted return越高既投資選擇亦越多。原因係高門檻的投資需要的除了是資金, 一般還需具備一定的知識, 散戶越少的投資領域, 資產回報越趨理性, 預期得到的回報(expected return)就越準確、越有把握, 因為散戶投資是羊群心理的, 同時亦收好多因素所影響, 所以在散戶多的市場上, 大戶要賺錢就越不容易, 這種不確定性也就是風險, 除去這一”散戶風險”, risk-adjusted return就變得吸引了, 這解釋了為何高門檻投資在同一風險的情況下有較高的回報。
債券投資 (1)
我一開始都好奇怪, 行入銀行分行有各式各樣的投資產品, 客戶經理一般介紹既ELN、什麼投資相連保險、某某基金等等,風險高回報低,但就偏偏很有市場。當你想問有無得買債券時,投資經理就會sell債券基金,講一大堆後才知道原來銀行没得買債券。好多人一聽到債券就怕怕, 所以市面上好少聽到有朋友投資債券, 其實原因好簡單, 債券入場費高, 不是一般散戶的投資能力範圍內,而且債券不同一般投資產品,投資者必須要對債券有基本認識才會知道自己的回報同風險。加上賣債券銀行没什麼好賺,純粹賺你買賣commission, 買入後持有至到期銀行連賣出commission都賺不到,所以銀行一般都會sell你手續費高昂的基金產品,羊毛出自羊身上,一般銀行產品回報低是有原因的。
債券投資是高門檻投資的一種, 入場費一般為10-20萬美元, 其中以20萬美元的選擇為大多數。其實要解釋債券最基本的概念,用借錢的比喻係最容易使人明白。我用最簡單既方法講講,債券發行人即是借款人(Borrower),債券認購人即是貸款人(Lender),你作為投資者買左債券發行人出的債券等同你借錢給那間公司。借錢給人當然是有年期,就係債券到期日(Maturity Day), 假設今日發行既係3年債券,債券到期日就係2019年4月20日 , 到期時債券發行人會將”本金”全數償還比你,所以風險就是發行人違約(Default Risk),即是例如公司破產没有夠錢還你。一般的債券是每半年派一次息,每一隻債券都有一個票面息率(Coupon Rate), 發行人會按票面息率派發利息給債券持有人。
上述係假設左你係債券首次發行(IPO)時買入債券,你買入的價格就是100 (Par Value),但債券是有二手市場的,隨著市場變化,如市場利率、公司經營情況等因素,債券價格是可升可跌的。假設你是二手市場買入債券,而你的買入價格是97, 到期時發行人仍然會償還100給你, 中間你每半年仍然會收到發行人按100 (Par Value) 以票面息率(Coupon Rate)計算給你的利息。假設票面息率是6%,買入價格是97, 到期收番100, 即係你到期時多賺了3%, 債券期3年, 平均每年多收1%, 所以你的實際既收益率應該為6%+1% = 7% (實際計算方法會較複雜), 比票面息率(Coupon Rate)的6%高,而這個實際既收益率我們叫做孳息率(Yield-to-maturity / YTM)。所以買債券時我地除左留意票面息率(Coupon Rate)外,更重要的是孳息率(Yield-to-maturity / YTM)。
憑專業知識投資賺取第一桶金,進而達到財務自由狀態。
喜歡這篇文章想看更多嗎?你可以免費訂閱線上週刋,就送您一本免費電子書,並歡迎到本網粉絲團按「讚」,一同散佈好的財務知識與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