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巴菲特勝券在握2》我本來以為是《勝券在握》的續集,結果看完後發現不是,是改版再發行。由作者經過幾年的思考經歷後,在重新翻寫整理一次,再次出版。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在這段經歷的成長,從書中多少體會到些許不一樣。不過大致內容大同小異(畢竟是述說巴非特,基本上投資核心依然沒有重大改變),不過數據資料有重大的更新。
其實巴菲特的投資策略非常簡單,在這段話中展露無疑:
投資的基本觀點是把投資股票當成投資事業,在市場波動中找尋自己有利可圖的機會,並預留安全的價格空間。這就是格雷厄姆教我們的。一百年後這仍將會是投資的至理名言。
-巴菲特,1994年12月6日2對紐約證券分析師協會會員的演講
笛卡兒曾有句名言:
光有智慧不夠,重要的是能善用。
書中提到集中投資的幾項要則:
一、「找到一流的公司」
二、「少就是多」
三、「把賭注壓在可能性高的事情上」
四、「要有耐心」
和巴菲特的集中投資法:
一、將投資集中在由出色強大管理團對經營的好公司。
二、只投資於幾家你懂的公司。
三、選出好的幾家公司,大筆投入。
四、想遠點,至少五年到十年。
五、波動難免,勇往直前。
投資就是買事業:我們想要的事業必須是我們懂的。由我們喜歡的人經營,而且價格與公司的前景相對能吸引人。-巴菲特,1994年10月31日《財星雜誌》
對非凡的公司而言,不凡的主管可以執行公司長期規劃,又同時專注於日常營運。這就是巴非特投資的價值,在《智慧型投資人》的結論裡,葛雷厄姆說:「愈商業化的投資愈需要智慧。」就巴菲特看來,投資人能否賺到錢,要看他們對「投資」的理解有多少。
「在你能力範圍內投資,重點不在範圍要多大,而是你如何界定範圍。」
巴非特說,這是他做生意以來令他最訝異的發現。就學時,師長說經驗老到的經理人誠實、有智慧,自動會做出理性的商業決定。一旦跨進商業真實世界,巴菲特馬上發現,「眾議一出現,理性就消失。」
對投資的事業而言,首重就在執行團隊,評估執行團隊的好壞,你要看三種品質:品格、智慧和活力。如果少了品格,另兩項會害死你。巴菲特寫道:「真正的獨立就是在見到錯誤或蠢的事時願意挑戰強勢執行長,這是董事難能可貴的特質,也極為罕見。這種品質只有在把小股東利益當回事的上乘人士身上才看得到。」
最後對於分散投資而言,各位認為籃裡要放幾顆蛋呢?
如果你是懂一點的投資人,看得懂公司的經濟狀況並找出五到十家股價合理的公司,握有重要的長期競爭優勢,你根本不用去理會人云亦云的分散投資。不如我們只集中注意力在幾家一流的公司上,集中投資。凡想在股市賺到錢的人必須考慮到情緒的影響。這是一體的兩面:一方面盡量控制自我情緒,另方面注意其他投資人。當他們受情緒左右做出決定時,可能就是你發財的機會來了。
祝福各位都能成為夠格的投資客~~
夠格的投資客具有以下特質:
一、真正的投資家能夠冷靜
二、真正的投資家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