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介紹的「資產」、「負債」及「權益」都是所謂的「實科目」,下回要介紹的「收益」、「費用」、「利益」、「損失」則是「虛科目」。
把科目分為「實科目」和「虛科目」,當然有他的道理存在,且聽邦尼細說分明~~
| 實科目其實是存量(stock),代表的是 在某一特定「時點」的狀態。而虛科目則是流量(flow),表彰的是在某一特定「期間」內權益變化的原因。 舉例: 阿邦今年長高了5公分,年底的身高是180公分, "長高 5公分"是一段期間(今年)的變化量,是流量。 |
越看越模糊了? 越聽越不懂?? 我們按照慣例,請香腸伯來現身說法吧...
承前例,香腸伯在創設「腸很長」公司時,權益有200元,到了年底結完帳,香腸伯發現「腸很長」的權益竟成了-100元。各位想想,如果你是香腸伯,除了心痛之外,一定會想要知道這一年內到底發生了什麼衰事,讓他的「權益」縮水了300大元。
如果我們只看期初和期未的「權益」(實帳戶)餘額,只能知道少了300元,但是想要知道是怎麼少掉的,實帳戶的餘額就沒辦法解答了。這時,就需要「虛帳戶」來幫忙解釋「實帳戶」的變動原因。
重複一次,只看懂「實帳戶」是不夠的,因為只能知道在某一天企業的資產、負債、權益各有多少,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不能稱為真正的掌握了企業的財務資訊。
所以,除了「實帳戶」外,我們還要了解「虛帳戶」,懂得如何透過「虛帳戶」來了解公司權益變化的原因,如此才能取得完整、充分且攸關的資訊,來作營運、投資或授信等決策。
回到香腸伯的例子:
2000/1/1(期初,特定時點) 20001/1~12/31(年度,特定期間) 2000/12/31(期末,特定時點)
權益=200(實帳戶,事實) 虧損=-300 (why?,原因?) 權益=-100(實帳戶,事實)
香腸伯調閱了會計記錄研究了一下,發現這一年內「腸很長」賣出了1000元的香腸,而這些香腸的成本要600元,所以毛利有400元,大體上來說還算不錯(毛利率4成)。
再來,開店作生意本就有必要的營業費用(如薪資、折舊、水電費等),「腸很長」這一年發生的營業費用共計300元,這樣算下來也還有賺100元。這100元就是所謂的營業利益,表示本業的獲利能力。
目前看來香腸伯賣香腸的本事還不壞,能在競爭激烈的烤香腸市場中賺取100元的利潤(營業利益率1成)。看到這裏香腸伯更是滿腹疑問:「奇怪,咱的香腸明明就賣的不差,怎麼可能虧錢咧?」
再看下去才找到2筆重大的「業外損失」,其中250元是被警察開單的罰鍰,另外還有150元的存貨盤點損失,總計發生業外損失400元。原來本業辛辛苦苦的賺了100元,最後是被這些業外損失(400元)給吃掉了,所以結算下來才虧了300元。
香腸伯看了這些「虛科目」(收入、成本、營業費用、業外損益)後,才恍然大悟,原來他的錢就是這樣子虧掉的。獲得這些資訊後,他痛定思痛,決定加強他跑給警察追的能力,並且在曬香腸的場地內養了2隻不吃香腸的惡犬,以加強存貨的安全管理。
上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知道「權益」變動了多少是不夠的,真的要了解企業的營運績效,虛科目分析的重要性甚至比實科目還來得重要,這也是為何除了「資產負債表」(實科目報表)外,我們還需要透過「綜合損益表」(虛科目報表)來了解企業。
為什麼理財專家總是建議有心理財者每天記帳,道理也是相同的。只知道每個月月底薪資帳戶的餘額,卻不曉得變動的原因,其實是沒辦法協助理財者作任何理財決策的。就像如果香腸伯不知道虧錢是因為 罰單 和 存貨盤損,只是更加埋頭努力的烤香腸,不去加強閃紅單技巧和存貨管理,做再多也只是白費心血啦。
﹣﹣﹣
撰文者:邦尼,會計教育工作者,「白話會計」部落格主筆,以白話方式分享基礎會計學的點點滴滴。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台灣會計記帳網粉絲團,幫忙按讚或分享財務善知識與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