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就業人口數變化
(2) 所得 (每月收入) 變化
(3) 平均薪資變化
(4) 高低薪的比率變化
我們先看一張圖: 台灣的受雇人數與所得(每月收入金額)的分布圖, 如下圖. 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 過去五六年, 台灣的收入水準基本上沒有很大變化; 比較民國96年與民國102年, 月收入2~3萬元 / 3~4萬元 / >5萬元的人口比率大約都是32% / 28% / 14% 的比率分布. 不過, 到了102年, 高薪資的人口多了2%, 而低薪的人口減少2%.
我們順便看看民國96年-102年的的平均薪資水準趨勢:
平均每月薪資水準趨勢:
- 民國096年, 平均月薪資 ~34,595元.
- 民國097年, 平均月薪資 ~35,001元. (+406元)
- 民國098年, 平均月薪資 ~33,743元. (-1258元)
- 民國099年, 平均月薪資 ~34,431元. (+688元)
- 民國100年, 平均月薪資 ~35,058元. (+627元)
- 民國101年, 平均月薪資 ~35,376元. (+318元)
- 民國102年, 平均月薪資 ~35,551元. (+175元)
過去幾年, 平均月薪資從3.46萬元增加到3.55萬元, 六年大約增加2.76%. 簡單說起來, 這幾年的薪資幾乎可以稱得上沒也增加, 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的問題, 這樣的薪資應該認為是負成長。
﹣﹣﹣
撰文者:Morris,一個在網路世界中旅行的人,專注於撰寫部落文章在個人網站「魔旅士」上發表,除了財經科技之外,也喜歡旅遊、繪畫、音樂等藝術領域。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台灣會計記帳網粉絲團,幫忙按讚或分享財務善知識與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