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會計上,一筆支出發生了,有2種可能:
1、拿到有價值的資產:此時應該把這筆支出資本化,作為資產 。
借:xx資產 (資產增加,即所謂的資本化)
貸: 現金/應付XX...
借:xx費用/損失 (費用/損失增加,即所謂的費用化)
貸: 現金/應付XX....
至於要怎麼區分,關鍵就在於支出發生了,所換來的"東西"到底有沒有未來的經濟效益 ? 茲舉例如下:
邦尼花了3,000,000元,買了一台機器,這台機器未來可以幫公司賺錢,是有用、有價值的,所以這3,000,000應該記為資產增加,此即資本化。
借:機器設備 3,000,000
貸: 現金 3,000,000
再舉一例:
公司因侵犯專利權被判賠1,000,000, 這時要付出 1,000,000,但卻未換來任何有價值、有用處的資產,所以應該在發生時立即認列為費用,此即費用化 。
借:訴訟賠償損失 1,000,000
貸: 其他應付款--訴訟賠償 1,000,000
希望以上分析有幫助。
﹣﹣﹣
撰文者:邦尼,會計教育工作者,「白話會計」部落格主筆,以白話方式分享基礎會計學的點點滴滴。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台灣會計記帳網粉絲團,幫忙按讚或分享財務善知識與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