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寫過一篇短文探討房地產為何一直漲。炒房的手法極其簡單:當真實交易量遠低於總數量,炒高價格方法就是創造假象。這與股市作手聯合公司派炒股票的手法如出一轍。
因此,如果不肖立法院利用通過有利於建商與仲介的法條來換取政治利益時,人民可得注意了。這兩天立法院火速修改通過地政士法條,看似增加對於不實登錄的罰則,卻是公然立法暗示可以先登記錯誤?
其實,政府管理單位原本就有許多簡單方式可以知道真正房價,不過卻沒有人願意實施,難言之隱令人好奇。我想了的幾種實價登錄建議方案:
(方案一)實價登錄後方得辦理過戶與銀行貸款。
買賣雙方與公證人(仲介/代書/律師等等)簽名並繳交實價登錄表格予地政事務所,方得辦理過戶與銀行貸款。
採用這種實價登錄表格的優點在於:同時綁定買賣雙方,賣方不願申報則無法過戶,交易不成立;買方不願申報則無法申請貸款,資金風險成本大增。又,實價登錄表格屬官方申報文件,高報/低報/虛報都視同偽造文書,交易三方同在一條船上。
(方案二)房產交易視同營業行為,需繳繳百分之五營業稅。
虛報交易視同逃漏稅,如金額高於兩百萬,交易人限制出境。這規定與公司法的漏稅處罰規定相同,全國一視同仁。
採用這種房產交易視同營業的優點在於:豐富地方政府的稅基,各地政府與國稅局一定會好好稽核稽核,畢竟大家都缺稅金啊!對交易人來說,高報多繳稅,低報有逃稅的罰則。又,兩百萬的門檻可以針對四千萬以上的大交易者產生逃稅嚇阻的威力。
至於房產交易所得與所得稅,有所得就得繳稅本來就是天經地義,政府只需要規定房產交易稅率就好了。
很多事情原本簡單,只需有效率執行。而當有心政客(尤其是立法單位)與利害關係人把法律變得龐大而複雜,只不過是惡意增加操作空間與灰色地帶,為利益團體把關而已。我們普通的小老百姓都明白:簡單的事不要複雜地做。
﹣﹣﹣
文 / Morris (魔旅士)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台灣會計記帳網粉絲團,幫忙按讚或分享財務善知識與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