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後,巴黎決定,以低於成本價,與其它貨辦一同推賣。那時香港尚未有10蚊店,我們的貨品卻以低過10蚊作賣點,這可能是香港第一個。結果第一日早上,便有過千人在未打開門之前已經等候,而當天整日都入如潮湧。
老實說,除了因為是零星貨物不成整批(貨頭貨尾)的原因,又踫到金融風暴,那些客人絕不可能以那價錢買到如此貨品。即使,次輪客人向首輪客出多100%價買進,他仍然買到成本價以下貨物。那時的經濟好嗎? 絕不,那為什麼又有這麼多人搶購呢?
Blog友不必要懂高深的經濟道理亦可說出,那是因為物超所值。但其它的人,為何加入一些專有明詞,例如"熱錢"等等分析,令自己看來高明,但卻說不到題,又迷糊自己呢?
如果你要股神作明年的經濟分析,他可能錯得離譜,但那無損他能買到好的企業的能力。這等同那幾千個可能不太懂得經濟理論的入,又不大理會當前經濟低沈,但仍有排隊買那些低於成本價,物超所值的貨品的能力。既然如此,那我們為何浪費精力,倒轉而行在吃力無結果的經濟分析身上,而不實在地研究企業的內在價值?
在資本主義中,任何東西總有一個成本價。買入低於成本,從來都是最安全,並一定要放在首要,那管何時何地何人,而今天我們就有此機會。
﹣﹣﹣
文/巴黎,「巴黎的價值投資」主筆,閒來愛閱讀心理學、哲學書籍。巴黎有一天忽然明白死亡才是這副皮囊的退休日,從此以後不再談退休,每天快樂地工作。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台灣會計記帳網粉絲團,幫忙按讚或分享財務善知識與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