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貿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的爭議持續不斷,我的推論是:短期內很不容易取得共識。至於服貿的好壞處與影響,反而值得多花時間想想。
服貿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本文
依據 ECFA官網 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到下面三個文件,也就是服貿(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本文. 這份文件總共有五十一頁,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下面的原文。
(A)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本文 (PDF,01-11頁,180k)
(B) 附件一、服務貿易特定承諾表 (PDF,12-48頁,340k)
(C) 附件二、關於服務提供者的具體規定 (PDF,49-51頁,340k)
注意!這些只是眾多細項中的大方向,並不是全貌。
分析與觀點
魔旅士花了一點時間讀讀"服貿/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文件之後,得到幾個心得:
(1) 文件主要概念:台灣廣泛開放兩岸的各行各業的經營。
(2) 限制大陸企業的人員來台:主要以負責人/經理人/專家為主,限制三年。
(3) 文件的細節不清楚,舉例說:沒有簽署日期。(檔案中無日期/無簽名用印)
(4) 文件的說明有點饒舌,一看之下很難懂。
至於服貿可能的影響,我推估會有更多的海峽雙方的大形企業到對岸互相開拓市場,這對大企業來說是正面的,尤其對台灣部分企業來說是好事一件。理由簡單:台灣沒有市場,而大陸企業到台灣發展的市場規模反而有限。但是,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於:台灣許多小企業以及個人反而得更有警覺心,競爭壓力將可能會增加。而從另外的角度來說,如果享受服務的大部分民眾能有更多的選擇,也許也是正面的(競爭)市場價值。
我對於市場競爭基本上採取支持的想法。不過,實務上如果真的要開放"海峽兩岸服務貿易",應對小企業採取更多的優惠與保障,以避免讓社會的多元性受阻,或是引起失業的疑慮。
此外,在仔細比較過所有大陸與台灣的開方項目後,明顯可以看到台灣開放的項目比較多,而且限制條件少。台灣方的文字多採用"沒有限制/沒有限制"的說法,而大陸的開放的文字多採用"不作承諾/沒有限制"的說法,明顯保守很多。(建議可以參考台大教授的幾份分析報告,參考聯結檔案) 因此,值得多思考是否因為不對等的開放造成利益受損。
建議方案: 急事緩辦
我的建議方案是:(1) 先將低風險與開放條件對等的行業先審核 (2) 針對台灣待一方開放的行業,或高風險與國家安全的產業要嚴格討論,甚至考慮否決或禁止 (3) 急事緩辦,慢慢審查與辯論也許是好事一件。
有劇毒的救命藥
任何事總有優點與缺點,"服貿/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就是這種可能有劇毒的救命藥。如果你問我的判斷,我覺得 50% 有利於台灣,50% 有害於台灣,我會建議一個字:拖。
﹣﹣﹣
文 / Morris,一個在網路世界中旅行的人,專注於撰寫部落文章在個人網站「魔旅士」上發表,除了財經科技之外,也喜歡旅遊、繪畫、音樂等藝術領域。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台灣會計記帳網粉絲團,幫忙按讚或分享財務善知識與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