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本書就如同書名一般「我這樣改造命運」,作者稻盛和夫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開頭便以「身處渾沌時代,更該省思『生之道』」一句話震撼人心。
我想每個人一生應該就是要尋求自己的『生之道』,而如何尋找就應該由自己想辦法。
本書我是在閱讀《槓桿閱讀術》一書中,極力推薦2006年十本商業書之一,書中主要分文五章依序為:
第一章 不可輕忽內心的想法、
第二章 用這樣的原理原則去思考、
第三章 磨練心志,提升心性、
第四章 幸福來自關懷別人的心、
第五章 原因與結果以等號串連。
依照這樣依序看下來,個人認為幾乎就是說他一生,由年少到老年的最佳寫照.由於內容太多好的地方,所以我先從前半部說。
書皮封面便說了作者「幼時感染肺結核、考不上好大學、畢業後求職受挫、進入快要倒閉的公司 ....稻盛和夫如何從諸事不順的困境跳脫出來,創辦京瓷及第二電電,成為卓越的企業領導人?」
各位看到這一段話,是不是也覺得不可思議,要是換做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信心早已被摧毀殆盡,最後落到灰暗的渡過一生.在這裡再次說到『心理層面的因素』絕對佔了大多數,作者也提到「人生就是每一個『今天』的累積。」
所以當時他在快倒閉的公司中,就埋頭苦幹的研究,以研究室為家,最後終於研究出一款獨一無二的產品,他說:「要奮戰到老天爺出手相助的那一刻。」努力到讓老天爺知道,才能窺得智慧寶庫。
不過照他這樣說的話,我想應該是我還不夠努力,老天爺還不知道,所以繼續努力吧!
書中有段話個人認為蠻有趣的『把夢想說出來』:人要學著不管到了什麼年紀,都能心中有夢,都可以在心中編織更美好的未來。沒有夢想的人不會有創造力,不可能成功,人格也不會有所成長。因為,編織美夢、動腦去想及堅持努力不懈的過程,可以讓你的人個得到充分的鍛鍊。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要鄭重強調,夢想與念頭乃是人生的跳板。
這段話跟『人因夢想而偉大』應當是一樣的道理,因為有夢想,所以非常努力,不過依照現在人的三分鐘熱度,可能就不太適用,雖然我以前也是這種人,不過經歷過刻苦銘心的過程,我想各位就會跟我一樣,會持續不斷的努力,就像上面說的「要奮戰到老天爺出手相助的那一刻。」到那時候我想各位應該也在成功之列。
作者書中提到一段人要有所作為,必須庸有自發性的熱情,換句話說,必須是個具有「自燃性」的人,對此,我以『自己燃起熱情』來形容。認為物可分為三種類型:
1.火一靠近就燃燒起來的,具可燃性之物。
2.就算接觸到火也不會引燃的,具不可燃性之物。
3.出於自由意志燃燒起來的,具自然性之物。
第一種人應該算是要人鞭策一下,就會努力工作的人,而第二種人大概就是現在說的草莓族吧!動不動不高興就不想上班了,不然就辭職了,而第三種人應該就是自動自發的那種人,對任何事情保持高度熱誠,永遠有用不完得精力。
在這段話,我想應該有所體會,就像我剛退伍時,在一間非常小間的模具工廠上班,上面只有老闆一人,下面就我一個員工,當時我對模具整個流程還不是非常了解,也沒實際做過,當時老闆只跟我說:「你自己去弄好吧!有問題再問我。」
就這樣所有工作程序都是我自己來,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除非自己做不來,才會發包出去,雖然在那裡只有短暫的一年左右,不過大概可以說是我成長最大的一段時間,之後由於老闆心態無法成長,我離開那間公司移往另一間公司上班,之後發現原來我已經超越他們太多太多,而有很多雖然跟你做差不多時間,不過技術卻遠遠落後許多。
我想能成長到至今,應該也算是因緣際會的結果,當時老闆幾乎是口頭教導(說教導是好聽,實際上非常攏統,幾乎都沒說到重點。)不過到底還是要本身的自覺,依照當時我對模具這個工作,抱持著非常大的熱誠,每當自己完成一組模具後,內心就充滿了成就感,非常喜悅也相當欣慰。不過後來我又遇過許多人,如果碰到我那種環境,他們大概會說:「沒人教、沒制度、工作辛苦」等等得話當做藉口吧。說到這裡,能成為怎樣的人,還是需要自身的自覺。
人生.實業的結果=思維方法╳熱情╳能力 是作者稻盛和夫認為人生的方程式。
不曾在現場揮汗工作,就不會懂得經營之道
「有體會重於有知識」也是人生重要的原理原則。換句話說,就是「知道」與「會」之間未必能畫上等號。這是在提醒大家,千萬不能因為「知道」,就以為自己已經「會」了。
凡事唯有知識再加上經驗,才能真正「學會」,否則頂多只能算「知道」。
進入重視知識的資訊時代以來,認為「知道之後自然也就會了」的人好像越來越多,其實那是大錯特錯,「會」與「知道」之間存在著一條鴻溝,要加以填補,得靠從現場學到的經驗。
記得公司成立沒多久,我去參加某個經營研習會。當時是因為講師中有本田技研工業創辦人本田宗一郎的大名赫然在列,我希望把握機會去聽大師級人物分享經驗談。三天兩夜的研習會在溫泉旅館舉行,參加的費用高達數萬日圓,在當時可是一筆大數目。可是我無論如何都想見到本田先生,聽他上課,於是就不顧週遭的反對去參加了。
當天與會人員泡了溫泉換過浴衣之後,一起做在一個大房間裡等待本田先生到來。不久,本田先生出現了,看起來大概是直接從濱松的工廠趕過來的,因為他身上穿著一見沾有油漬的工作服。
然後他一開口,竟然就是一陣破口大罵:「請問大家到底來這裡做什麼?我想應該是來學習經營的吧!你們那麼有空的話,乾脆早點回公司去上班。經營哪裡是泡泡溫泉、吃吃喝喝就可以學會?我從沒像任何人學過經營,就是最好的證明。既然我這樣的人也能經營公司,那就表示你們該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立刻回公司上班!」他就這樣劈哩啪啦把大家臭罵了一頓,甚至還語帶挖苦地說:「怎麼有人笨到付那麼多錢來參加?」大家被說到連大氣都不敢吭一聲,因為本田先生說的一點也沒錯。看到這樣的本田宗一郎,從此我對他更加崇拜,同時我也開始想:「好,那我也早點回公司處理事情。」
本田宗一郎其實是藉此告訴我們,在榻榻米上學游泳的可笑。在榻榻米上學會游泳,到了水裡還是游不動,不如直接跳進水裡,管他三七二十一地手腳亂划一陣,恐怕還比較有用。
不曾在現場揮汗工作,就不會懂得經營之道--就如本田宗一郎自己的寫照,成就大事的智慧,只能靠經驗去累積。
唯有自己親身參與所得的實際體驗,才會成為最珍貴的資產。
在這段中各位又看出多少,台灣也有很多是黑手起家的老闆,沒有高學歷,說話也沒有文學氣息,可以說是一生在鐵工廠打滾的,雖然非常辛苦,但是他們一步一腳印,對任何事情非常踏實,雖然常常遇到挫折,不過卻努力去克服,也因為這樣才打照出台灣的經濟奇蹟。
在這段中說的「會」與「知道」之間存在著一條鴻溝,不只我遇過,連鄉林董事長也經歷過,在他的自傳中提到,他當兵前只看過人殺豬卻沒有親自動手,之後當兵時以為很輕鬆,自報奮勇的去,才發現那是一件很累人的差事,要是他以前就親自動手過,那他絕對不會自報奮勇去接這差事,說明了「會」與「知道」其中包含了非常大的差異。
舍長也親身經歷過類似事件,不過現在人卻很多都把「會」與「知道」混淆了,現在人確認為「會」等於「知道」,當要做時卻又不知如何完成,這真是相當大的毛病,如果是小事到還無傷大雅,要是遇到人命關天的大事,那可真是得不償失,對於「會」與「知道」希望各位能好好釐清。
而書中又提到中國明代的思想家呂新吾在著作【呻吟語】中也明確提到:「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辦,是第三等資質。」
這三種資質也可說依序代表了人格、勇氣與能力。也就是說,呂新吾認為居於人之上者,此三要素能兼而有之是最理想,若要論其先後,則首重人格,次為勇氣,再者才是能力。
不過觀看現在的社會,好像顛倒過來了,聰明才辯為第一等資質,導致最近上市櫃公司爆發好幾件財務危機,這都是應該我們要好好省思的課題。
書的作者在晚年觀看一生的經歷,認為磨鍊心性,我以自身經驗歸納出以下六大精進的要點,提出與大家分享:
1.付出不遜於任何人的努力.
2.謙虛戒驕.
3.每日反省.
4.對生活懷有感謝之心.
5.積善行,思利他.
6.不為感性所困。
算是對於人一生的過程,不過目前幾乎已經到了唯利是圖的社會,一切以利益為優先,讓人往後真是無法想像。我想如果想要磨鍊心性,股海應該是非常好的場所(個人認為)。
而最後作者幾乎在探索內心的自我,他認為真我存在於內心最深處,我認為人心是一種由多個同心圓環繞而成的多層次結構。
由外像內依序為:1.知性-後天所學到的知識和道理.
2.感性-主宰人的五感與感情等精神活動的心.
3.本能-維持肉體所需的慾望.
4.靈魂-裏在真我外層的,這一世的經驗與業障.
5.真我-位於人心最內在的核心,充滿真、善、美.
這是我對人心多重結構的解讀。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真我」,其外圍由「靈魂」所環繞,而靈魂的外層裏著「本能」,人就是在這種狀態下來到人世。
所以由衷的希望每個人都能努力去尋找出心中的「真我」。
﹣﹣﹣
文 / 平凡舍長。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自「便當讀書舍」部落格。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台灣會計記帳網粉絲團,幫忙按讚或分享財務善知識與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