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農津貼 的黑洞問題仍然未解。想想看,只要你加入農保六個月後,滿65歲就可月領7000元老農津貼,這是很不錯的一樁投資交易吧?另一方面,農委會1100億預算中約有560億元用於津貼,如果加上各種名目補貼,每年補貼預算就超過800億元。我們觀察中華民國第8至第12任總統任期內,每一屆都提出老農津貼加碼的修法案就可以知道,這就是政策買票,也就是偷納稅人的錢,換取政黨與個人的利益。
我的老爸在公務員退休後也變成老農, 這種身分轉換合情合理, 人民有選擇職業的自由。但是, 我還是對於政府要發錢給特定人很感冒,先來看看老農津貼的一些資料。
老農津貼 小歷史: 民國84年開始
看看老農津貼小歷史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民國84年8月: 開辦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條件: 年滿65歲且投保農保滿6月.
民國84年8月: 每人每月可領金額為 3千元.
民國93年1月: 每人每月可領金額提高為 4千元.
民國95年1月: 每人每月可領金額提高為 5千元.
民國96年7月: 每人每月可領金額提高為 6千元.
民國100年12月: 每人每月可領金額提高為 7千元. (新增排富條款)
第08任/李登輝/民國079年5月~085年5月 : 84年8月, 開辦! 老年津貼, 3千元.
第09任/李登輝/民國085年5月~089年5月 : 維持不變.
第10任/陳水扁/民國089年5月~093年5月 : 93年1月, 提高為 4千元.
第11任/陳水扁/民國093年5月~097年5月 : 95年1月, 提高為 5千元.
第11任/陳水扁/民國093年5月~097年5月 : 96年7月, 提高為 6千元.
第12任/馬英九/民國097年5月~101年5月 : 100年12月, 提高為 7千元.(排富)
所以, 結論是: 老農津貼開辦與提高都接近總統選舉, 可能是政策買票行為? 我猜想的是: 要買票, 就要買那種買得到的。
老農津貼 財務計算: 黑洞啊!
由於每月六千元(每年七萬兩千元)代表著每人本金約150萬的資金(以年利率5%計算), 70萬筆老農津貼發放等於是~10,000億的本金孳息。我猜, 政府應該沒有這筆本金, 也就是說, 這是一個債留子孫的黑洞。重要的是: 每增加1000元津貼, 代表政府要再提撥1500億的本金喔! 當然,如果年利率下降到2.5%的水準,那準備金就會跳到3000億,可怕喔!
因此,如果老農津貼是全民各行各業都有的津貼,那還可以說是"變相減稅",全民一起得利,一起買單,也算公平。如果只是嘉惠少數職業, 那就不公平了。 農夫很辛苦, 我們大家都同意, 可是, 難道其他職業就不辛苦嗎? 這就是詭異之處。
政治中的經濟學, 一樣得要符合經濟學規律。我們要分析整體, 也要比較一下特例. 我認為老農津貼的發放就是特例, 對於整體利益是有傷害的。
98年農家所得 & 津貼?
依據"農委會98年農家所得分析"資料, 台灣農家平均家戶年所得約90萬元,其中只有20萬農業收入, 70萬屬其他一般收入,而老農津貼每戶約有3.6萬元, 占農家所得的4%左右。因為農家的認定條件 (1)種植150坪 (2)飼養1 頭以上大型動物 (3)飼養3頭以上中型動物 (4)飼養100頭以上小型動物等等, 十分容易達成。 所以, 可能有許多家庭都變成為農家! 但主要收入來源並非農業, 這也許會出現多領津貼的情況…
其實, 津貼並不能解決問題. 農業收入低是這些年的時代趨勢, 更是全球大環境競爭的結果。台灣的農家有50萬戶, 占全國比重約7%, 並不算多. 也許政治人物覺得多給點津貼負擔不大, 這就是我推測津貼是政策買票的原因。
可是津貼邏輯只能補補漏洞, 而農業發展/收入/糧食/用水資源…等問題仍然存在,一樣的邏輯仍然有效, 經濟問題要看全面, 而非特例。
[參考資料]: 農委會, 98年農家所得分析
[參考資料]: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
文 / Morris (魔旅士),一個在網路世界中旅行的人,專注於撰寫部落文章在個人網站「魔旅士」上發表,除了財經科技之外,也喜歡旅遊、繪畫、音樂等藝術領域。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本網文章粉絲團,幫忙按讚或分享財務善知識與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