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為了應用而讀,不要為升學而讀。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知識的人自然是不愛讀書的人。有影響力的文化菁英們,請力行鼓勵社會底層民眾先找到一個閱讀的好理由,然後他們才有動機花一些時間在閱讀上。
結果得到的反應多數是:
1 這是什麼?喔,電子閱讀器,這樣啊。......(被扔到一邊,無言)
2 電子閱讀器?不是平板電腦嗎?不是嗎?喔....是黑白的...(被扔到一邊,沒興趣)
3 電子閱讀器?!借我看看。(努力滑,卻滑不出什麼)喔,不好玩。(又被晾到一邊)
問了四、五個人,有一個人連問都沒問,直接把話題轉到其他主題去。好不容易,碰到一位朋友,終於有興趣探索這是什麼,很認真地要我按開來,看看裡頭有什麼書。但翻了幾頁,看了看庫藏書,馬上我問我能不能上網?
我說:"可以上網啊,但只能連到電子書城,而且是黑白顯示的。"
對方說:"這樣啊,那就不能上網玩遊戲或看臉書了?"(又被扔還回來給我)
我突然覺得,電子書在台灣肯定沒市場,因為,大家連電子閱讀器是什麼都搞不懂,那就更別提要下載電子書來看了。
因為太多人搞不懂電子書為何物,所以這篇文章就來淺談一下。
所謂電子書,顧名思義就是把紙本的印刷文字書,變成一堆電子資訊的電子文字書,讓讀者可以下載到電子載具上面來閱讀。
至於閱讀載具,可以分成兩大陣營,一種是彩色的,另一種是黑白的。
彩色的便是傳統的個人電腦螢幕、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或手機,閱讀方式就跟在網路上讀PDF檔差不多。
黑白的呢,則是用所謂的電子紙,組裝成電子閱讀器,變成一種像讀傳統書本一樣的新閱讀工具。這種工具幾年前因為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推出創新型的Kindle電子閱讀器而在歐美大行其道。
所謂的電子閱讀器,指的就是後面這種以電子紙為閱讀介面的新載具。這種新載具也是讓國外電子書忽然蓬勃發展的主要推手與原動力。
為何如此呢?試想,要在電腦上閱讀一本書,頗為吃力,除了電腦螢幕傷眼外,個人電腦帶不走,筆電雖好攜帶卻也非能躺在床上瀏覽的載具。平板電腦雖輕巧,但畫面光彩很懾人,要閱讀白紙黑字的書本文字,不但傷眼,甚且耗電。
對歐美人士來說,拿Kindle這種電子閱讀器來讀書,顯然有遠勝過彩色電子載具的多重優點與功能:
第一、書本本來就是黑白兩色的為主,就該用黑白方式來閱讀才不傷眼。電子閱讀器上面的電子紙,就是非常擬真傳統紙張與墨水印刷術的黑白顯示器,當然就具有閱讀不傷眼的好處。
第二、書本的好處可以坐看、臥看、站看、蹲馬桶看與仰著看皆可,而電子閱讀器剛好全都具備這些功能。躺在床上能看,側著、仰著、趴著都能看,就跟看紙本書一樣。
第三、看書應該陽光下可看、飛機上點閱讀燈也可看。剛好,電子閱讀器也具備這種大太陽底下可看、樹下乘涼可看、夜晚點小燈也可看的特性。
第四、看書應該要好攜帶,不擔心斷電、缺電問題。電子閱讀器充完一次電可使用達一個月,具有低耗電與高續航力優點,也遠非手機所能及。
第五、看紙本書可以翻頁讀,最好還能聽到紙張摩娑的聲音。電子閱讀器也是模擬紙張,可以翻頁讀,除了沒有翻紙聲以外,其他八成都擬真。
光是以上五點,就可以說明歐美人士幾乎人手一個智慧型手機、筆電(或平板)之外,隨身還要再另外多帶一個電子閱讀器。特別外出旅行時,搭飛機、等車或發呆時,就會拿出電子閱讀器來看書。
歐美人士酷愛休閒,故當他們在海邊曬太陽,在游泳池邊或公園草地上躺著時,便習慣拿出輕薄短小的電子閱讀器,享受一書在手、其樂無窮的樂趣,自然也讓電子閱讀器風行而不衰。
相對比之下,台灣明明是3C電子消費王國,為何當我這3C白癡拿出電子閱讀器來對他人炫耀時,卻不見有人羨慕我的高文化水平或文青品味,反而只淡淡地回應說:"電子閱讀器?喔!"然後就沒人有興趣再研究下去了。
如果你問我,這是因為台灣人比較喜歡用手機、平板或筆電來看書所導致的嗎?
我會肯定地說:當然不是!你幾時看到有人在手機上閱讀<飄><戰爭與和平>或<水滸傳>等世界名著?應該只經常見有人用這些彩色電子載具來看韓劇與玩手機遊戲吧?!
所以,台灣電子閱讀器之所以不流行,肯定是因為台灣人不愛看書。這是我心中對此現象的唯一答案!
或許別人有不同見解,但我認為台灣人對閱讀無感,才是讓各電子書業者努力推電子書、電子閱讀器而卻讓電子書市場仍無法起死回生(或許應說努力催生而生不出來)的一個需求面無感原因。
有人或許會問,買了電子閱讀器,上面又沒幾本書,一個閱讀器卻要賣上好幾千元,怎麼會划算呢?更何況,買了電子閱讀器,擺明了日後還要付費下載新書,強迫我去買書,何苦來哉呢?
這種意見,乍聽有理,但聽在我愛讀書人耳裡,實在要讓人捧腹大笑。
一個電子閱讀器,上面通常都免費奉贈有幾百本書在裡頭,就以100本已經免費奉送的經典書來說,每本書以200元計算,價值就已達2萬元以上了,更何況通常內含書都達數百到千本之譜,購買電子閱讀器才幾千元,豈非物超所值?
其次,買了電子閱讀器,誰說一定要付費下載新書來看呢?你可以不需要買新書啊!但如果你喜歡的作家剛好又出新書了,或者最近有一本新書你想買來看,你本來就會跑去誠品、金石堂買書,或者,到博客來網路書店訂書。這些紙本新書,難道不用付錢買嗎?
既然要付錢買紙本書,還不如用擬真紙張的電子紙介面(也就是電子閱讀器),去電子書城下載折扣數約在七折或六折以下的電子書呢?
用電子閱讀器來連結電子書市場,以選讀新書,這跟到網路書店購書後,再讀紙本書,有何不同呢?
由於國內電子書市場不成熟,每家實體出版社都霸占著作家的版權不放,導致電子書下載費未能跌到五成以下。而在我認為,電子書若沒有降到傳統書價的四折以下,也就是原價300元的書,應該賣到120元或更低以下的價格,若供給面做不到夠低價,這個下載市場的需求絕對無法進入爆炸性成長階段。
對作家來說,傳統紙本書作家版稅僅10%,但電子書的作者版稅可提高到50%(因為少掉中間經銷商與通路費),這讓一本電子書的零售價即使跌到紙本書的四折以下,作者的版稅還可比現有機制提高到一倍以上,遠遠有激勵更多人從事文創寫作的大誘因。
就此來說,台灣出版業、政府應該集思廣益,團結起來,努力推廣國人的電子書閱讀風氣,讓台灣市場能有更多作家受惠,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寫作產業才對。
但為何傳統出版業不思此而為之,反而霸著版權不放,讓電子書費用頗高呢?
簡單來說,我認為正是文化出版業的老闆抗拒電子書潮流,卻又擋不住網路電子資訊的破壞式創新趨勢,只好抱殘守闕,與紙本書市場一起萎縮待斃而不願變革。
這就跟柯達相機不願帶頭推廣數位相機,終於讓自己陣亡掉一樣,我認為很快的有一天,台灣出版市場也會越做越小,讓全民淪為低頭滑網族,卻不會出現電子出版業與電子書作家的興盛發展。
所以你要問我,為何台灣電子書與電子閱讀器市場不興盛?我會說:多數台灣人不愛讀書。
但如果你再問我,為何多數台灣人不愛讀書?
我會說:因為出版社、經銷商與書店不思變革,不鼓勵人們去使用電子閱讀器讀電子書,才會讓原本就不太愛讀書的台灣人,完全失去了閱讀的動力與書香風氣。
所謂風行草偃,我不怪台灣多數人不愛讀書,只苛責知識分子、有影響力的文化菁英不思變革,也不懂得鼓勵這個社會的底層民眾去讀書,才會讓台灣這個社會成了文化沙漠!
想要透過投資理財達到你想要的生活型態,請訂閱電子週報,或到本網文章粉絲團按「讚」,閱讀更多的財經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