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凱因斯說,投資是利率的函數。利率低,投資就多。利率高,投資就少。真的是這樣嗎?
回到經濟學的本質上來,任何東西,都是由供給和需求來決定均衡。不是價格來反過頭來決定供給與需求,對吧?
想要借錢,就一定要有人儲蓄,想要有人可以借錢,就一定要有人存錢,所以,真正決定投資的因素,是生產剩餘,簡單來說,就是生產減掉花掉消費掉的部分,剩下來的就是儲蓄,是儲蓄來決定投資的規模,不是利率。
為什麼利率不能決定投資的規模呢?很簡單,全世界各國的利率,不是自由市場自由浮動決定的,是政府硬性規定的,政府在利率上玩Price Fix的遊戲。所以,利率是假的,若利率比市場該有的利率低,變成儲蓄的報酬率過低,這時會產生資金的超額需求,所以利率低,投資仍然高不起來,為什麼?
因為利率不是真實利率,沒辦法給銀行足夠的風險貼水,利率過低,沒辦法補償儲蓄者的物價上漲虧損,所以沒人要儲蓄,政府Price Fix利率,這樣不管利率多低,投資都不會增加!利率過低,想借錢的人,根本借不到錢,也沒人想要在利率這麼低時存錢,大家都想借,沒人要存!這樣利率低,有什麼用?利率怎麼會決定投資規模?
所以凱因斯說,利率決定投資,這句話是假的。他想的是,想讓投資增加,很簡單,政府讓利率限價,把利率壓低,這樣投資就會起來。這樣當然無效!因為投資是由儲蓄來決定的,沒人存,就沒人可以借。凱因斯的所有理論,背後想法就只有一個,就是讓政府施行中央計劃經濟,包括利率,然後以這種虛假的邏輯來合理化這種計劃經濟!
凱因斯說投資規模是利率決定的,就好像一個醫生跟你說,你有沒有發燒,是由溫度計決定的,而不是你的體溫決定的,一樣的荒謬,醫生跟你說,"你發燒燒到40度,喔!沒關係,這是溫度計的問題,我幫你換一支溫度計,於是他拿另外一支經過他自己調整到37度的溫度計來給你。你看,你現在體溫已經是37度了,你沒問題了。所以你沒發燒了!" 你會覺得怎樣?
溫度計有成千上百隻,每一支都可能會有誤差,都可以被調整。人的體溫當然不是溫度計決定的。同理,投資怎麼會是利率來決定的呢?若生產剩餘不足,所以儲蓄不足,於是利率很高,政府說,Oh,這樣不行,因為投資是利率的函數,所以我政府把利率調低,這樣投資就能提高了嗎?當然不行,儲蓄不足,消費過度,所以真實利率高,這是好事,因為這種高利率,才會慢慢有更多人儲蓄,更少人消費,這樣才會讓儲蓄多起來,投資才會慢慢高起來。
古典經濟學家主張,投資是剩餘的生產來決定的,剩餘生產決定儲蓄,儲蓄才來決定投資。就好像人的體溫決定溫度計的溫度,當你看了溫度計上的溫度,才知道有沒有發燒,但絕對不可能因為這樣,所以有醫生傻到說,人的體溫是油溫度計決定的,對吧?
因為溫度計的溫度,是由它背後的真正體溫來決定。同理,真正的投資函數,是由它背後的真正生產剩餘來決定!生產若沒有剩,就沒有儲蓄,沒有儲蓄,就沒有投資,這才是古典經濟學對儲蓄,對投資的看法,改變溫度計的指數,無法改變人的體溫。改變利率,當然也無法改變生產剩餘,自然無法改變投資,因為政府決定的利率,就如同醫生拿給你的快樂溫度計刻度,
無法解決真正的發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