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預期利潤降低,但風險仍然一樣,代表投資的合理價值下降。課稅多少%,就代表股票的合理價值下降多少%。若課稅20%,從今天開始,台灣股票的合理實質價格,就自動下降了20%。
換句話說,為了要彌補這個稅抽走的%,從今以後,大家投資股票會要求的利潤率會自動升高,沒有高到足夠能彌補此一少賺的百分比,理性投資人是不會想要投資的。
再換個角度講,股票的證所稅稅率,等於是額外增加一個確定值的風險進去,從此以後,任何投資人所有的投資精算,獲利全部都要減掉這一個課稅%,剩下的才是利潤。政府什麼都沒做,已讓這整個系統,所有的股票,投資價值自動下降課證所稅的%。
有人會說,盈虧可以互抵,所以實際影響不會那麼大。我們回過頭來看,剛剛假設的人,就已經假設了它賺賠機率各半了,換言之,上述情況已把盈虧可以互抵的假設放進去了,盈虧互抵並沒有降低證所稅影響力。因為本來就是預期利潤為正,大家才會想要投資,沒有人是因為投資會賠,或可以繳稅給政府,才去投資的。
剛剛假設的人,是他的期望值是正的,也就是能在市場中穩定獲利的人,我們若在另外假設另兩個人,第一個是不賺不賠。這個不賺不賠的人,不論政府有沒有課稅,他都沒差。因為他本來就沒賺錢,證所稅也課不到他。
另一個是每投資必虧的人,他也沒差,他就相當於是把資本賠給其它的會賺錢的人。所以他遲早會因輸光而自動退出市場,或是他得要從其他地方不斷拿資金進來幫其他會賺錢的人進補,證所稅也課不到他,他當然也沒差。
投資人分成很多種等級,有能賺0~10%的,有能賺10%~20%的,有能賺20%以上的,若證所稅的稅率是20%,則會賺0%~10%的投資人,將因無利可圖,而選擇退出市場不玩了。剩下能賺10%以上的,會因風險報酬比改變,沒有更低的價格,更高的利潤空間,他們也不會進場。至於不理性的投資人,明明是賠的也照投資的,證所稅對他們無差,他們才不管會不會賺,都會玩,反正就是玩到輸光。
所以,不要再說證所稅會讓台股成交量萎縮,若真的只是成交量一時萎縮,這真的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當台股有利可圖時,成交量還是會再回來,成交量就像人潮,經常是一窩蜂,時好時壞,成交量萎縮以後還是可以再回來,但別忘了,利之所在,人氣之所在。台股到底有沒有利可圖,這才要緊,只是若投資台股的利潤變少,這是無論多大的成交量,無論政府怎麼去護盤,都沒有辦法改變的事實。
利少,當然不玩囉!有利可圖,誰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