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麼說呢?就從問自己你的財富值多少錢談起吧。當然我們不是真的要探究你有多少財富或有多少錢,而是藉由此思考財富是什麼,錢又是什麼。好比有人問:你的房子值多少錢?這個問題隱約有幾個涵意:
一、房子不完全等同金錢,
二、可以試著用金錢來評估房子的價值,
三、既是評估,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那麼如果有人問:你的財富值多少錢?對於這個問題同理類推,當我們的心理盤算著擁有的財富值多少錢時,這個問題隱涵著幾個意義:財富不等同錢,不過可以試著用金錢來評估財富的價值,既是評估,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首先談錢。錢是人發明出來用來做為逹成經濟活動的媒介,當人類以物易物有所困難,聰明的人類發明貨幣作為交換的媒介來解決一時找不到適當東西交換的問題,解法就是先將物品換成錢,然後再用錢在以後適當時機換成其它物品,終究完成以物易物,如此一來交易更為容易,因為經濟活動不會一時找不到適當的東西交易而受阻。錢是中間媒介,是個過程原件,是給不知道要什麼的人所追求的目標,因為它可以用來換其它的東西。
至於財富,不同人對財富的定義不一,你覺得是財富的東西另一個人並不一定也視為財富,不過有大部份的東西大家公認是財富,只是給予的價值不同。比如我常聽人說到健康是財富,年紀愈大,愈感受健康的重要,就愈想要留住健康,買健康,就會給健康相對較高的金錢價值。如果有人把想要的財富(例:健康)用貨幣等值付錢買到,就達成追求財富的目的,當然財富有很多種,健康只是個例子。財富可以是太多的形式,可以是美滿的家庭、可以是快樂、可以是自由、可以是出名、可以是對好奇心的滿足,財富可以是任何一種讓你覺得富有的狀態,當然也可以是金子。
當你將一種讓你覺得富有的狀態的東西賣出,你會得到錢(媒介),然後再用拿到的錢(媒介)去買入另一種讓你覺得富有的狀態的東西,這就是先前所說的經濟活動﹣以錢來做為媒介完成以物易物的交易。經濟交易是一種轉換過程,既是轉換過程就容易有某種程度的轉換損失,就好比能量轉換會有損耗,這種耗損在經濟交易時體現在交易稅、手續費、佣金、 等等不同的形式上,除非能直接了當地生產出所要的財富,只要是透過貨幣(錢)媒介的轉換,交易損秏是免不了的,因為没有人能生產所有的東西,没有國家不對外貿易。
如果錢財只是交易媒介,追求財富才是交易目的,那麼我們是否應該多著重在最終財富而不是著重在伴演『中間』角色的錢?
錢不可以從無中生有,要有中央銀行擔保發行,自己隨性印發是違法也不被認可的。相對地,財富的認定因人而異,無須銀行擔保,自己可以發明創造出來,給認可你的發門創造的人來認可。以上的思考方式鼓勵您今後想的不是如何賺錢,而是先思考什麼是讓你覺得富有的狀態,然後想怎樣大量創造出那種讓你覺得富有的狀態,把多的財富賣出給識貨的人,錢就跟著來了。即使錢不跟著來,既已達到富有的狀態,已達成有錢的目的,錢不錢已然其次。
你雖然不能創造錢,但可以聰明地創造財富。不過知易行難,這樣的過程光用想像的不容易發生,觀念却應是容易理解地,希望在台灣會計記帳網上的好文章、好提醒,可以對你創造財富有所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