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新年收到(或發出去)的大小紅包中,收到的人有都會去檢視每包大小,但有多少人會在意是誰發的?即使會,如果一位不甚熟識,家境也不甚富裕的長者給出一個高於「市價」的大紅包,那是一種闊綽表現,還是一種深深的關愛?他(她)會比較獲人尊敬嗎?請看以下止凡的觀察。
話說結婚多年,對收紅包(廣東話:利是)的感覺已經開始麻木了,每年會派利是給我們的,就只有家中長輩。今年,因為小朋友出世,收到不少親戚朋友的利是,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情。而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其實又非常無聊,不知blog友們有否這個觀察。
有趣的地方是關於所收到利是的金額,大部份親戚朋友的利是金額都不會有什麼特別,情況就好像我們封利是給別人的小朋友一樣,沒有太特別的關係,每封金額都是市價吧。在拆利是的時候,我們會估計一些親戚朋友的利是金額,例如感覺上家境不錯的,估計其利是金額可能較市價更高,但往往都未及預期。其實這也是正常不過,無端端為何給我們的小朋友來一封大利是呢?
有一點很奇怪,就是感覺上家境不算那麼好的親戚朋友,所給的利是反而是超出預期的,那些金額令我們很有印象。這很奇怪,某些親戚朋友,說實點也不算特別親密的關係,但其利是總是「大大封」,有點不太明白。我不知道blog友的經驗,其實在我結婚當日所收到的利是及金器都有這個現象,就是家境好的沒什麼特別,家境不好的反而出手闊綽,不知這是不是普遍現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