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就是要從勞方轉入資方的一個方法。但為什麼要變成資方,這有何重要?有什麼好處。如果我說,勞方永遠和資方是對立的,是利害相衝突的。可能有些人會不以為然,說:
”我老闆對我很好啊,一直說著員工是公司最大的資產,不論是薪水和福利也實際照顧著我。這是不可能的事”。
殘酷的事實是,對財務報表有一點概念的人,應該知道收入減掉成本等於獲利。 請問員工薪水是屬於收入,還是成本? 當然是成本。如果成本越低,是不是獲利會越好。有人說:
“不對,收入是因為有員工的付出,所以是員工是資產,創造了收入”。
如果是,請翻開貴公司資產負債表,在左側資產部分,有沒有任何一欄寫的是「人力資產」?當然沒有。這樣講還不夠清楚嗎? 的確員工辛勤的產出,成就了公司的獲利,不過很不幸的,勞方在財報上站在錯誤的一方,所以註定了往後如下的命運。
公司的任何一個員工都是可拋棄的資源(Dispensable Resources),每一個人不論你現在職位有多重要,都是可被取代的(Replaceable)。「工作重要」,「優秀員工」,「前途大好」,「接班人選」,這些空話,在你離開公司的那一天後, 就通通不見了。
我的管理經驗上告訴我,大多數的員工,在聽到這個陳述後,都是表面認同,內心其實並不接受,認為主管不相信他的能力,不認同他的貢獻。甚至有懷恨在心的,認為是主管編一個理由要員工離職。這段話講完,內心不能接受的員工離職率百分之一百,各位一定要小心說實話的後果。
不過,這真的是難堪的事實。這句話也適用在你的主管,主管的主管,和他們的主管老闆們。公司要營收,要成長,要生存,一旦你擋在路上,大小主管都難逃此命運。但其實還有一點真相,就是這個陳述不太適用在資方派總經理,一定不適用在董事,董事長等資方,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是製作、或者是監督財務報表的人,而不在財務報表裡面。他們有股份,除非股票賣掉,豈能說換就換,最多權力大小有一些變化。就算資方口口聲聲說同舟共濟,禍福與共。在關鍵時刻, 百分之一千一定會犧牲員工,保全公司的。不過其實不能怪資方,因為他們有更大的邪惡(greater evil),等著要面對。我們稍後再談。
勞方,打工一族,上班工作,換取每日工資。大多數的人認為辛苦工作,足以報答公司或許微薄的薪水。這是勞方心態。可是另一面呢,只要未離開公司,不論公司營運狀況,每天,甚至假日,都有薪水可領。每當颱風假,勞方一定期待放假在家休息。但資方一定不高興,因為勞方不工作,還有錢可以拿。若是這個月公司不賺錢,員工照樣可以拿薪水,這算什麼。這是資方心態。我做資方的時侯, 雖然盡量和員工打成一片,不過在我眼裡,每一個員工頭上都浮了一個有數字的錢號($),走來走去的,一旦發現員工摸魚,錢號就一直變少,非常不爽。
勞方,低風險,但沒有工作上的發球權。資方,高風險,但工作由你決定。除非你是含金湯匙出生的,或是理財有術。創業,是唯一從勞方變成資方的路。古代的人,除非出生皇室,如果想成為一代帝王,唯一的方法,就是革命。創業,在某些角度,也像一場革命的戰爭。革命,是要流血的,不過也只有革命,會讓人血液沸騰,奮不顧身。
搞清楚了資方對勞方的不公平待遇,如果你想改拿發球權,改變自己的命運。那麼,創業吧。
台灣會計記帳網替您輕鬆找會計專業服務。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想要看更多,歡迎你免費訂閱線上週刋就再送您一本書,也歡迎加入本網粉絲團按「讚」,一同分享財務善知識與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