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觀點是香港人太看重金錢,常常受社會或他人的價值觀所控制,在大家心目中定義了什麼是成功的概念,而這個概念往往跟他們的社會地位、成就或財富。
人要面對現實的,但付出生命十分重要的「快樂」去交換是否值得?做事時,放入「快樂」作其中一個考慮的因素,可能生活完全不同。
此文章首次在「取之有道」發表於 2008-1-1
後記:
這文章記述了多年前一次工幹時在機上看影片的感想,對「快樂」這個命題有感而發。我相信這方面台灣跟香港十分相似,都是生活節奏頗快的地方,而多數人的成功與快樂,往往都會以金錢為基準。
平日寫blog,除了分享財務知識,我還很喜歡分享生活看法,人生在世短短幾十載,若過的生活不好,所指的可能是生活得不快樂、不充實、沒意義之類,這情況就算有千億巨富又有何意義呢?最後不就是「窮得只剩下錢」嗎?
我認為一個富有的人,或者是成功的財務自由人,除了金錢財產上富有之外,心靈上亦雖要富有,腰纏萬貫的有錢人但心靈空虛的,其實是很可悲的。常言道,「未富荷包,先富腦袋」,這代表要有富人的腦袋才能富起來,同時亦要富足心靈,否則,就算荷包富了起來,心靈還是空的。
其實,不只文中的兩位名人有這觀察,我相信不少統計報告都有提出,甚至一般人都能觀察到,香港或台灣的快樂指數真的不高,比很多更加落後的地方都要低。尤其身處香港,物質世界,要什麼都很容易得到,但偏偏生活得不快樂,這足夠令我們好好反思。
在工作及賺錢上追趕的同時,不妨多花時間計劃生活,計劃人生,思考心靈富足的問題。有時候很有趣,當整個人更豁達,對每一個銅板都沒有考慮去賺盡,多做無償付出,反而你所獲得的會更多,而不少回報更非金錢物質之上,令你意料之外,不妨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