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思考到,「什麼樣的股票操作會賺錢?什麼樣的股票操作不會賺錢?」
起因是6/8號這週,市場沈溺在一片大好的聲浪中,我當時看到一般性新聞也在沈溺在這段聲浪中,有點超乎常理,於是我告訴了身旁一些人,下星期大概會有大事發生。
6/15號這週果然有如意料中一般,哀嚎遍野,市場殺紅了眼,眼看又不少人陣亡在這遍汪洋大海中,我又不由得感到惋惜。
而我有位同事(簡稱:A)他在2-3月時買進了一檔股票十五張,在6/8號這週有次閒聊向我們炫耀說,他賺了6-7萬元(只是帳面獲利),當時可真是紅光滿面得意的很。
而另外一位同事(簡稱:B)便勸A有賺趕快賣吧!當然可想而知的,A是不領情的,他一直說還會再漲,B勸不動就算了。
到了6/15這週市場一遍下殺聲,眼看下殺到週末19號,A和B在閒聊。B問A,「還有賺嗎?」A回答,「之前賺的又回去了,現在還虧損。沒關係,這檔還會在漲,會漲回來的,這是長期投資。」B轉述給我聽的時候,我只感到非常好笑,這擺明的就是在用長期投資當藉口。
於是我便開始跟B交換這幾年的投資經驗。我說我現在的股票操作,已經非常堅定,沒有傳言會讓我動搖了,我的操作方法只有一種,就是『買,不賣』。這操作方法在很多著作中都出現。於是我說,回想起過去的幾年股票操作,有三檔操作令我領悟到某些事情。
第一檔:愛之味,當時我買七塊多,半年後到八塊多我賣了,但是它卻在狂熱時期衝到了二十塊。為什麼我沒賺到錢?
第二檔:台塑,當時是很牛的一檔股票,我操作了三年,它在四十至六十震盪,但是它卻在狂熱時期衝到了百元價位。為什麼我也沒賺到錢?
第三檔:統一,當時我有個念頭,統一賣食品,在台灣非常有名,不管你去那裡都看的到他們家的產品,而食品是不可能虧損的,當時我買在十三塊,是真正的谷底價位,之後隔年出現了一個報導,「高清愿變賣統一股票,企圖賤賣統一」,我只能說這是一則很棒的報導,它讓我嚇壞了,所以我便把持股賣了,雖然沒有賠到錢,不過其後發生的事情讓我耿耿於懷。是的,統一在狂熱時期衝到了四十塊以上的價位。為什麼我還是沒賺到錢?
這幾段經歷,讓我領悟到了一個道理,就是我不夠『堅定』。如果當時我專注在愛之味,買到狂熱期,相信我是能賺到錢的,台塑亦也一樣,統一更是相同的,或者應該說任何股票都是一樣。然而,股票操作就是這麼簡單。
有些人會說,操作股票很難,要每天盯盤,要去研究技術線型,每天還要收看財經新聞,但是我上面那三個例子,卻沒有任何系統可以看出來,為什麼?
只因為線型不過是在騙無知的散戶,而新聞只是一種操控的工具。
記得愛之味這檔股票,七塊到九塊的價差,整整盤了三年之久,卻在三年後的兩星期內暴漲到二十塊,這樣的走勢,線型與新聞你根本不會去發覺到。另外兩檔亦也一樣。
只因為這段盤整的時間,是因為大戶在吃貨,而我們根本不易察覺,這讓我想起在《股價為什麼上漲》一書中,里昂.李維提到兩位人士蓋提和許.蕭爾。
尤其是後者,形式非常低調,當時為了併購一家石油公司,李維也買了一點,他卻去勸李維為什麼買這家爛公司,希望他出脫手上持股,直到後來李維才知道,原來是蕭爾用了十年的時間,默默吃下這家公司的所有股票。想想看,為了一家公司,他默默的花了十前的時間吃貨。
所以投資到現在,我已經擺脫了短線操作,不在做短近短出的隨波逐流操作,因為那根本沒有意義。而我現在的操作,就是選定三家公司,下殺就買,一直買到市場狂熱期。
對,人生有多少的十年,你(妳)能經歷過多少次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