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可以是人生的目標之一,但不必是一個人的最終目標,它是一種狀態,不是叫人停止創造價值的人生終點。財務自由的財務狀況不能全然反映出一個人的成就,因為有能力的人會不停地創造價值,在追求財務自由中做出取捨。世界上如果只有財務自由的收租佬,世界是不會進步的。
「財務自由」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富爸爸窮爸爸》作者清崎對財務自由的闡述較為直接,若一個人每個月的被動收入(Passive Income) 等於主動收入(Active Income),他已經叫做財務自由了。
對一般打工一族來說, 主動收入就是每月的工資 (需付出勞力換取的回報, 手停口停); 被動收入是無須依靠勞動, 憑籍持有可持續帶來穩定現金流的資產所產生的收入 (包括物業收租、透過投資債券、股票定期收取利息、版權費收入等)。以一個更嚴緊的定義, 當一個人的被動收入可以完全支持他的所有生活開支,才真正叫做「財務自由」, 這是我認為更恰當的定義。因此, 當一個人達到「財務自由」, 他已無須為維持生活而工作, 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正是「財務自由」這個概念要表達最重要的一點。然而, 「財務自由」等如成功? 個人認為「財務自由」只是一種狀態, 它只代表一個人當時的財務狀態,而不是終點站, 甚至乎根本不是一個「站」, 因為它隨了能反映一個人當時的財務狀態, 根本不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成就(Achievements), 正如金錢不等如成就。
就「財務自由」這概念而言, 走向「財務自由」之路才是重點, 過程才是最重要。有能力憑自己創造價值走向「財務自由」的人一定不會以「財務自由」為目標, 因為有能力的人會不停創造價值, 不斷進步。沒有建立好自己的事業, 單純靠買物業收租而達到「財務自由」的人是沒有意義的, 有很多人在過去幾年樓市向上的時間買入物業, 賺個盤滿半滿, 每月收租足夠過活, 但由於本身正職工資所限, 壓力測試要求收緊, 加上樓價已處於高位, 樓價大幅上升的時間已經過去, 這些人亦只能以「財務自由」為人生目標, 每天只期盼樓市繼續升值, 租客每月準時交租幫手供樓。這些人自以為很成功, 但試想想, 若全世界成功的人都是收租佬, 這個世界還會有進步嗎?
所以當每個人都希望中六合彩的時候, 一個自信有能力的人不應該每天都期望自己中六合彩, 因為當一個人中了六合彩, 一朝醒來擁有大筆財富, 儘管你是一個勤奮有大志的人, 但因為再發奮努力工作的機會成本大幅提升, 這很難再令你願意付出很多在工作上了。 很有可能你當日回到公司就沒有了工作的衝勁, 甚至辭職去吃喝玩樂, 慢慢你就會發覺人生除了錢你什麼都沒有。
人生不應該以「財務自由」為目標, 「財務自由」是虛無的概念, 一個人的成就(Achievements)才是實在、才是成功的象徵。
憑專業知識投資賺取第一桶金,進而達到財務自由狀態。
喜歡這篇文章想看更多嗎?你可以免費訂閱線上週刋,就送您一本免費電子書,並歡迎到本網粉絲團按「讚」,一同散佈好的財務知識與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