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這是宋代高僧留下的一句偈語,原文是說:"百尺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後人多以此比喻即使修行有了很大的成就,也不能自滿,還須更進一步提升自己。
但這是理論,要做到並不容易。在實修上,每個人都是依循著一個標準作業準則在修行,比如佛家講空,那就讓內心空空如也;佛家講禪定,那就讓自己的心定下來。
人們追求進步到一個境界,忽然有一天要告訴自己:"沒有進步,沒有前進了,假使你已經在成就的最頂峰了,那還不是真正頂峰。真正的極致是沒有極致!"
這就好像要一個人爬山,爬到山頂了,才告訴自己,如果還要向上爬到聖母峰,你得跳下山崖。那個無山之處,才是人生的最高山?
什麼?山谷是最高峰?你別傻了,我還沒爬上就先摔死了,打死我也不相信是這樣。
這就是人們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容易,但要做起來,請問,怎麼做?
要做到的人,我認為要有很大的決心,徹底放下過往一切的追求。在現代的職場人生中,有很多道理也是這樣的。你追求升遷了一輩子,有一天忽然覺得,自己再怎麼努力也升不上去了,內心會不會很惶惑呢?
又比如你追求財富很多年了,忽然有一天,你發現再多用盡方法,財富也不會增加了,你該怎麼呢?
又比如說,國家在追求經濟成長的過程,總是會有那麼一天,整個社會的生產力到頂了,再上去很難。而且不但很難,後遺症還不少,那這時候,整個國家與人民該選擇怎麼走呢?
事實上,所謂"前進",都是建立在一個價值準則上,少掉了這一個標準,哪來什麼叫前進呢?
若西方是前進,東方不就代表落後?
若北方是進步,那南方不就是退步?
因為我們有東西南北的標準,所以有進步、退步的依據準則。但正如禪宗六祖慧能說的,東方人造罪求生西方佛國,西方人造罪,要念佛求生何地呢?可見,西方清淨、東方不淨,也只是一個分別的標準。放下了,就什麼進步也沒。
當一個標準走到盡頭時,一個人該如何更進一步?或者,當一個標準已經無法讓你的人生更圓滿進步時,你要放下這個標準?還是執著著自己為何無法繼續進步?
人生哪,往前一步,有時意味著是退後一步。
退後,不是自甘墮落,而是放下標準,讓自己活在更自在、舒服與幸福的境界上。
我常認為,工作的最高目的,並不一定是財富,而更應該是幸福。如果你人生原有的職涯進步標準,並無法讓你更幸福時,你是要努力追求那毫無盡頭的進步,還是退後一步,換不同的思維看人生?
這幾年,我慢慢體會到,放下多數人認為的成功標準,放下內心接受多年的成就準則,回到內心,去看看自己要什麼?什麼能讓自己與身邊人更快樂與幸福?
想通了,想透了,那就放手去做!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人,其實要的是能想通、放下、隨性與適性地發展自我的能力。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是呆坐虛空,談佛論道,當一個空談的理論家。更進一步也不是汲汲於既有的成就,不捨得放棄成就或成就背後的標準,甚至努力攀爬到沒有盡頭的地方。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往往是爬過了一座山,就選擇慢慢走下山了,因為山下還有好大的天地。
你可以慢慢走、隨意走、盡興走,適性地走到沒有盡頭的地方,只要你懂得放下。
﹣﹣﹣
撰文者:王志鈞,台灣財經與職場作家,是「地球人抱抱」部落格主筆,也是「職場待用書機制2.0版」公益計劃發起人。他的座右銘:「投資像行善,不富也難。」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台灣會計記帳網粉絲團,幫忙按讚或分享財務善知識與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