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元跟美元掛釣,美元貶值即是港元貶值(台幣亦可能受到影響吧),以黃金為單位,一萬元人工,一兩年前還可以買下一两黃金,現在就不能了,遲些可能只可以買下半两金。
現在投資理財已經不是你不理就與你無關,事實已經「踩」到上門,你不理財已經不是「不傷肝」,不理財的話只會令財富被慢慢給吃掉。
﹣﹣﹣
撰文者:止凡,此文章首次在2010-10-19發表於「取之有道」。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台灣會計記帳網粉絲團,幫忙按讚或分享財務善知識與善觀念。
後記
當時止凡寫這篇文章是有感而發,提醒讀者們理財的重要性,因為理財已經不再是一個可供選擇的項目。一直跟台網負責人偶有溝通,近日他在電郵中認為台灣讀者的財務觸覺不及香港讀者,他希望我的文章如果能接觸到更多台灣讀者群,可對台灣讀者多加提醒。其實香港貴為全球金融中心,市民對財務的觸覺是被迫出來的。
就算話要跟美國人比較一下,我相信香港人的財務觸角還是比較優勝的。曾有調查顯示八成美國人不知道什麼是量化寛鬆(奇怪,這是美國聯儲局搞出來的東西),至少在香港不會有八成人表示不知道。富爸爸系列書籍的內容對美國人來說是很新鮮的,此書籍更是全球大受歡迎,當然此書在香港也是大受歡迎的(我亦很喜歡看),不過香港人所看到其內容不會像美國人看起來那麼新鮮,因為香港人為生活一直都在想與金錢有關的問題,很多人對財務都早已有點底子了。
我相信台網負責人有此感慨是因為我的文章及blog友們的留言,令他對台灣讀者們有了比對才得到這樣的感覺。無論如何,希望我的文章能多傳到台灣讀者處,讓他們也多點激發對財務的觸覺。
另一方面,對比台灣讀者,香港人亦有其需要進步的地方,例如普遍太「走精面」,每事都會計較回報,要花太多時間的都不願去做。看書便是一個例子,香港的文風遠遠不及台灣及內地,在香港出版的書亦沒那麼好賣,香港亦鮮有出產能單靠寫作而足夠生活的作家,所以香港人及台灣人,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將能雙贏。
﹣止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