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謂正義?正義,簡單地說,正義是「給予各人應得的部份」,是人與人間利害關係的合理化,是一種公平的概念。理解正義容易,難的是,要認定什麼是「應得」的,什麼是「不應得」的並不容易。
强者之所以强,而弱者之所以弱,原是各自的造化,不過如果强者之所以强的原因是踐踏在弱者上佔便宜而强起來的,那就强的「不應該」,之後弱者那天受了強者的「慈善」幫助,不感恩圖報也就可以被理解成是應該的了,在這種情况下弱者給强者「應得的不感恩的部份」,是符合正義原則的。符不符合正義取決於各方是否給予各方應得的部份,是否公平,這可以從事情發生的過程原委方面去了解。
目前,美元是當今國際主要外滙儲備貨幣 (reserve currency),所謂主要外滙儲備貨幣的意思是很多國家的中央銀行和許多跨國企業大多持有的那一種貨幣(美元)以和當國貨幣轉換來進行貿易。同時,美元也是原油的報價、交易用的單位貨幣。因此,美元的需求(demand)不僅在美國國內、在各國間貿易用美金有其需求,買原油用美金(petrodollars)也有其需求。在美元是現今主要外滙儲備貨幣的現實下,美國看似得到以下幾方面的競爭優勢,相對於其它國家,這些優勢是否是其應得的?我在撰寫本文的同時試著了解當今世界貨幣遊戲玩法,如止凡兄所指:「了解後還是不滿,絕對可以反對。」
美元貨幣優勢
一、舉債成本
當今,50﹪以上的美金為美國以外的國家或企業所持有,外國單位要持美金就要向美國買美金,例如買下由美國賣出的美金金融商品(美國國債等),而當越多國家想(需)要買美元,美國債券就越容易出售,美國給的利息就不用太高就有人願意買,因此美國舉債成本也就越低,省了許多利息錢。要不是美元是當今主要外滙貨幣而搶手,美國舉債的利息成本勢必會比現在高的多。
二、滙兌成本
美國不免俗地與世界各國貿易,它在進出口直接使用美金,不像其它國家在貿易時有轉換成美金的轉換成本,這方面的手續費它就省了。假設台灣出口商出口到美國,收到美金後要在其本國(台灣)消費就要先把美金換成台幣才能用,其間免不了滙兌成本。相對在美國的出口商出口到台灣,收到美金後要在其本國(美國)內消費,不需經滙兌,即可使用。打個比方說,你跟人買東西,要買方付手續費給中間人,換成你賣人東西時,你要買方要付手續費,你總是不必負擔任何手續費,這公平嗎?
三、購買能力
美國的量化寛鬆指的是美國聯儲局(中央銀行)無中生有地「生」出準備金(reserves),擴張資產負債表的貨幣基數(monetary base),用它向其它美國商業銀行、金融機構購入銀行握有的政府債卷,這些美國商業銀行賣給聯儲局原本握在手上的債券,換成銀行預備金,銀行預備金就會較以前多出來,銀行財報就會較健全,也就較有放款的意願與能力。量化寛鬆放出來的錢在技術上雖不是直接印美鈔,但有印鈔機的效果,怕的是弄不好,若一下子資金太過寛鬆,一時可買入的貨物不足就會造成惡性通膨,有後果不堪想像的風險。不過如果能把資金導向購入外國貨物,讓貨物供給充裕,具烈通膨(物價上漲)就不致發生。這樣的無中生有的夠買力是多麼的讓人瞠目結舌,試想,美國能無中生有地產生購買力,然後不需滙兌成本就可向外國購進貨品,這購買力的根本依據著實可議。
-
以上所提的種種現象,前法國財長兼經濟學家 Valéry Giscard d'Estaing 稱之為「超級特權」(exorbitant privilege),由美國獨享。這些特殊權利是美國「應該得到的部份」嗎?符合貨幣經濟正義嗎?這些優勢是結果,各國多以美元為其中央銀行的儲備貨幣才是原因,如果那天美元不是儲備貨幣了,其它國家不必大幅持有美金了,這些美國特權就不會延續下去。目前看來,美元優勢為美國帶來的特權可能持續很久,一直到造成美元為各國中央銀行的主要儲備貨幣的動機不再存在為止,如果能有新的國家的國幣成了其它各國的主要儲備貨幣,這些優勢就會在國與國之間發生轉移。因此,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是經濟競爭中兵家必爭。
既然如此,為何各國還是乖乖地以美元為各國中央銀行的主要儲備貨幣、還要買美元呢?
因為各國要避險。
以台灣為例,台幣和各外幣在外滙市場上交易時不免有投資客或投機客想要左右匯率來獲利,好比股市中的大戶,如果有足夠的資金就容易左右一檔股價來套利的道理是一樣的。為了防止台幣匯率被操控的風險,策略上台灣中央銀行只要能穩住台幣對一個「主要外國貨幣」的匯率,台幣對其它的國幣的匯率因市場機制也就會跟著穏住,平時中央銀行儲備貨幣以「主要外國貨幣」存在,在「戰時」可以用儲備的「主要外國貨幣」來買入或賣出台幣以干預、保謢匯率,可以有效防止國際投機客攻擊以防其不當套利,以保護國人權益。這個策略要發揮最大的避險效果的重點在於:
一.中央銀行火力要集中於一種外幣儲存,
二.外匯儲備要足夠應對可能的攻擊。
至於央行選擇那一國為「主要外國貨幣」的道理很簡單,全看台幣和那一國的幣值匯率是最值的保護。由於台灣對外貿易以美元計價為主,所以台灣中央銀行只要能穩住台幣對美元匯率就可以了,一旦穩住台幣對美元,那對其它幣的匯率就自然跟著穩住。值得一提的是,台灣選擇美元為外匯存底是因為台灣對外貿易是以美元計價為主,並不是因為美國是台灣的主要貿易夥伴之故,其它各國選擇美元為儲備貨幣也是一樣的道理,也就是說,即使一個國家對美貿易很少,但因為和各國都是使用美元計價為主,那用美元為儲備貨幣總歸還是避險策略考量下最有效的選擇。
結語
簡單地說,一種貨幣若成為世貿主要用幣就會是各國中央銀行的選擇的主要儲備貨幣,這種貨幣的發行國就可以享受「超級特權」(exorbitant privilege)。
那要如何才能成為世界主要用幣呢?方法不難懂:世界上商品交易用的是那一種貨幣,那一種貨幣就容易成為世界主要用幣。而世界上的主要商品是 ⋯⋯ 石油。
表面上,石油資源的爭奪是造成世界衝突的根源,筆者以為,世界衝突另外更重要原因還是在於石油是以何種貨幣計價、以何種幣值進行買賣。回顧歷史,伊拉克海珊(Saddam Hussein)在位24年一直到他才開始以歐元賣油不到兩年為止就被美國推翻;利比亞强人格達費 (Gaddafi) 在位42年直到他提倡石油以金(gold dinars)計價不到一年內他就身亡。這些都純屬巧合嗎?
體認到美金貨幣優勢和經濟正義間看似唯妙又複雜的關係,蘇俄和中國大陸的領導層何償不想要提倡一種新的、超越各國主權之上的儲備貨幣,可是要世界各國同意採行新的世界貨幣談何容易,更何况有經濟不正義下的既得利益國,只恐怕現實上難上加難,這種提議多半淪為紙上談兵而已。如果各國能夠支持一種不要任何政權背書的全球通行新貨幣,經濟正義的實踐就自然有希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