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理財哲學對我很重要,我是一個有家庭的人,上有高堂下有妻兒,一家大小都等我開飯。相信不少中產讀者近年都會體會到,隨著通脹、銀紙越來越不值錢,一個中產家庭的基本開支 (當中包括供樓、養車、工人、長老、水電煤、管理費、差餉、小朋友學費、食飯、基本娛樂、醫療保險、家中雜費) 每月7-8萬已是必需。因此,投資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緊守原則,避免受其他客觀因素影響。即使給我遇到再好的投資項目,以上的資金分配永遠不會改變。
以每月基本家庭開支8萬元計,我對財務自由的要求是,被動收入必須為不低於家庭開支的1.5倍,即12萬,依靠被動收入仍可儲蓄4萬 ,我稱之為「被動收入儲蓄」(Net Saving from Passive Income)。每月的「被動收入儲蓄」為4萬,每年為48萬,每年再利用該筆資金投入固定收益資產(以債券為主),複式增長,每年的被動收入會不斷增加,「被動收入儲蓄」亦會不斷累積。
債券組合方面,我的債券Portfolio中有最少6只不同月份派息的債券,除了風險分散外,最重要是債券每半年只派息一次,建立一個不同月份派息的債券Portfolio最大的好處是每月產生現金流,相等於每月出糧,從而應付每月的開支。在此基礎上,我可以放心繼續「進攻」,建功立業。
除此之外,REITS相關的股票如越秀房託、領匯等 (但領匯已於今年開始減持)亦是我的固定投資。很多人都認為是悶股,問我為何情有獨鐘。我鐘情REITS的最大原因是其房產收租的特性及其極高的融資率(REITS高達7-8成),加上強制性的固定派息比率,相等於買物業收租,同樣有高槓桿之效,而且物業都是優質物業,但免卻了收租問題之苦及林林種種的稅費開支。以越秀房託現價計,周息率7.6%,融資率70%,融資成本1.6%,槓桿後回報20%。但股票就是股票,沒有到期日,不保本,因此我一般不會用槓桿,只在有需要用資金時以低成本隨時提取流動資金使用,使不持有現金一樣可以有持有現金的流動性。
除金融工具,實物資產(其中以收租物業及工廈為主)亦為我主力累積的資產之一,目前由於住宅物業的收租回報已 處於不合理的低水平,因此新資金的處置,我會投放於工廈,未來數年會積極儲蓄工廈等商用物業,建立龐大而有穩定現金流的實物資產組合 (Real Estate Portfolio)。
最後就是現金,現金是具有最高流動性的資產,雖然持有現金的成本高,但到有需要時現金才是最能夠幫忙應急的資產。雖然現金在我的資產組合中所佔比例最小,但盡量亦保持一定的現金水平,以防不時之需。
在我的理財投資哲學中, 在合理風險下尋求高回報之餘,資產流動性亦是我最重視的一環。不少基金、投行在金融海嘯中資金鏈斷裂而導致上萬億資產的崩潰,這都是流動性的問題,作為專業投資者應從中汲取寶貴教訓。
投資,若要立於不敗之地,緊守戒律才是至關重要。這就是我的理財投資哲學。
喜歡這篇文章想看更多嗎?你可以免費訂閱線上週刋,就送您一本免費電子書,並歡迎到本網粉絲團按「讚」,一同散佈好的財務知識與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