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可藉由在編製預算過程中,深切思考公司經營策略與產業經營環境,使公司得以充分掌握各項業務活動,在有限的資源中做妥善規劃及有效配置,發揮經營效率,提高公司競爭力;在面對不確定環境因素時,公司可藉由預算制度來協助管理及因應不確定性對公司產生的影響;當公司營收及獲利衰退時,可透過加強預算控制,提升組織績效。
1.經營預算
經營預算是指與公司日常經營活動直接相關的各種預算,具體包括銷售預算、生產預算、直接材料消耗及採購預算、直接工資及其他直接支出預算、製造費用預算、產品生產成本預算、經營及管理費用預算等。
2.資本預算
資本預算是中選方案之後的進一步規劃。如資本投資預算是長期投資計劃的反映,它是為規劃投資所需資金並控制其支出而編製的預算,主要包括與投資相關現金支付進度與金額的計劃,綜合表現為各投資年度的現金收支預計表。
3.財務預算
財務預算是預算體系中的最後環節,可以從價值方面總括地反映經營預期資本預算與業務預算的結果,亦稱為總預算,在預算管理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主要包括現金預算、預計利潤表、預計資產負債表。
在編制預算過程中存在著潛在的風險,如編制項目過於繁瑣、預算控制失效及預算因循守舊導致效能低下,這些風險可藉由預算編製的方法和程序予以規避。然執行預算同時也須注意預算目標是否取代了公司目標,換句話說就是發生目標的置換。在這種情況下,部門人員只是熱衷於使自己部門的費用儘量不超過預算的規定,而忘記了自己的首要職責是要實現公司的目標,因此預算編製與執行及績效如何衡量就顯得格外重要。
預算乃管理之母,公司若能確實執行預算制度,可讓員工提高抱負與理想,進而提升往後年度的績效,良好的預算制度實為協調各部門間的運作,並讓各部門及所有員工了解公司的目標,激勵員工朝公司目標前進,進而控制公司營運與利潤,為良好公司治理之基礎。
﹣﹣﹣
文/鍾政甫會計師, 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學經歷:
元智大學學士
上市櫃輔導部門會計師
台灣省會計師公會會計審計委員會委員
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會計審計委員會委員
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企業暨無形資產評價委員會委員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加入台灣會計記帳網粉絲團,幫忙按讚或分享財務善知識與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