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個誤判,我記得多年前在閱那本"心理學"書時玩過,現在轉貼這一個心理測驗。我第一次看那本書時並不想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投機能力測驗,直至看到芒格的"人類誤判心理學",雖然我在今次重溫時的答案是答對了,不過自已卻常有一股想選另一個錯誤答案的潛在想法。
當訓練一種行為時,我們如果是希望完成之後那個行為可以持續出現, 那麼在整個訓練過程中, 以下列那種方法,更能令被訓練的人養成希望的那個行為呢?
1. 每當那行為出現時 ,受訓者即會被獎賞;或
2. 每當那行為出現時 ,受訓者有時會被獎賞,但未必賞。
讀者認為 上述 (1) 的那套方法 ,還是 (2) 的那套較有效 呢?
答案是: "1"雖然有效,但不及"2"。
另一Blog主湯君給了一個很貼切的比喻:「好似賭錢,你輸錢好想再博一下,點知輸得仲多,但是想不賭的那時候,你又無端端會贏錢,之後就會反覆在這個過程中,呵呵。」
這就是一般病態賭徒的模式。答案的來源可參看這連結。
心理學家把這個白鴿在實驗室的行為,解釋為何十賭九騙仍然有這麼多人說"我願意",例如,明知輪盆長玩必輸。
答“1”的朋友不必失望,上述的只是實驗室的動物反應,雖然人也是動物,也會犯類似的誤判,但人是萬物之靈,是有意識的動物,人是不會反智,不會相信賺錢就是硬道理,會問原因,而在知道原因後改變行為,不會重犯。也不會相信沒有人能做到的事情-----以技術分析預測短線升跌而賺錢。而接受技術分析間間歇性賺錢的快樂控制自己心智,就等同把自已從人降格到動物。
筆者已經告訴一般投機人會死在那裡,去不去閣下自已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