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呢個Topic,聽起來是非常專業,實際也是很專業,我不是此類專家,不能代表他們教導什麼,但是我仍然可以分享一些從價值投資角度應如何看待它的重點,因為在日常買賣股票時,我們常常會遇到這類收購合併情況。
買Sock與買Stock一樣,我們必須要知道那東西的價值,只有有價值的東西,才能叫做資產,例如一架細少,全新的車子,會較一架大它數倍的廢貨車可能更值錢,因此,明顯地:
1. 資產的價值並不是從買入它時,它的發票的金額決定;
2. 資產的價值並不是在它的外形大少,有形或無形決定。
一個無形的現金收入承諾,也是一個有價值的資產。當然,為解決法律上的爭端,這種承諾,很多時候都以有形的白紙黑字表達。
如果上述1,2點都是對的話,那麼,我們買有價值的資產時,就不應停留在帳面上的數字,而是數字背後的實際情況,這並不是說我們應完全放棄數字,因為在絕大多數情況,這些舊數字,總能提供一些有用的啟示給我們!例如:
A公司 B公司
帳面資產 30億 10億
連續5年盈利 @1億 @2.5億
比較這兩間公司,我們會認為B公司的資產價值好像應該大過A公司,而不應只是帳上的比較,大多少的絕對數字不曉得,但就是應該大點。
現實的收購合併,也是從這點開始,不論是否盈動收購電訊,中策收購南山,保誠收購AIA。
然而,股票收購最麻煩的問題,是收購或被收購者很多時候的作價,都並不是所列出的價格所表面的價值,誰人能摸通這個麻煩,誰人就能賺錢,反之就一定是賠錢。